获悉,近日,一家位于海淀区的舞蹈机构门店忽然关闭,一位家长表示,自己刚刚交了两万余元学费,而这家机构负责人只在家长群中留下一份文件和一句“抱歉,确实太突然”。一位其他校区的学生家长见此情况马上选择退费,唯恐陷入更大的危机。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,让电大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,得到的投资回报率也稳步攀升。
一边是国家鼓励民办培训机构进入场,另一边是政策监管越来越严格、细化。近两年,数家成立多年的知名机构频频倒闭,教育行业如今可谓冰火两重天。
前不久,教委起草了《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付式消费管理细则(征求意见稿)》,面向中小学生学科类校外线上、线下培训机构,对7类禁止性收费行为予以明确。在场上频繁出现跑路、暴雷事件之后,教育培训的预付费收款方式迎来史上最严监管。
《征求意见稿》中提出,按课时收费的机构,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,按培训周期收费的,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;培训机构引导消费者使用分期信贷方式支付大额消费的,必须引导消费者购买“退费险”等商业保险;由于培训机构单方面原因导致无法继续提供服务的,应在15个工作日内按原渠道一次性退还剩余部分的费用。
最初”预付款”概念在诞生时,本意是为了方便消费者,帮助其权益最大化,享受到最大的优惠。于此同时,企业也可以因此有充足的现金流。但是,当场内玩家越来越多,竞争加剧的时候,就很容易出现部分企业试图抄近路,但距离短的同时危险系数高,一不小心便坠入深渊。
一些培训机构使用其各种各样“运营手段”吸引家长缴纳预付款,例如提高课单价,在收据上标注“收三个月学费,免九个月学费”而实际上由于客单价的提高,总体价格和一年学费是相等的。
有专家表示,有的培训机构希望通过业绩的快速增长拉拢投资,用这些资金再去开店、提高业绩,以这种滚雪球的方式吸引资金,扩张,甚至上。因此,他们会想尽办法提前收学费,尽管监管政策已经说明不允许提前提前三个月收学费,但他们依然会以其他的方式提前收费。
且预收了学费之后,但是财务报表也不会真实的体现,部分企业甚至会通过做假账的方式,将这部分资金作为近期企业收入。这样一来,的财报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,进一步达到刺激资金认购股权,股价不断增加的目的。
培训机构在这种方式上得到了甜头就会胆子越来越大,疯狂扩张。但是这种收入的增长归根结底来自家长,当场上出现更好、性价比更高的培训机构时,家长自然转身走向别家,进而导致社会资金不再进入,机构运转不开,资不抵债,最终走向倒闭之路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即在线教育的出现,单价相对较低、且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线上教育的出现,无疑对传统的线下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。在同一场空间下,面对房租成本、教学服务成本的上升,竞争越来越大,培训机构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生存。加之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对于培训机构高标准、严要求的管理,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培训机构的运营管理难度。
在线教育的日子也并不好过,2018年在线教育火热,各路玩家纷纷入局,但随着“互联网+教育”风口的消逝,资本愈发冷静。监管趋严、竞争加剧、成本上涨、场要求越来越高,一系列压力下在线教育机构的路同样步履维艰。
有教育从业者表示,随着现在场竞争的愈发激烈,超低的学费迫使很多小机构不得不低成本运营,进而导致教学质量底下。高额成本的重压下,真正用心办学的机构越来越难生存。
教育不同于其他行业,如果在进入行业时只是为了赚钱而没有情怀,注定无法承受“慢功出细活”的考验,教育效果的提升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,同时与消费者本身的学习能力和毅力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系,如果一味的追求规模的扩张、经济的回报,注定无法在这个行业长期生存。随着政策的完善,存在隐患,运作不规范的企业注定出局,倒闭企业数量的增加,也在表示着,教育培训行业正在走向规范。